云计算天然是全球化的。在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上,往哪里走、怎么走,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云厂商需要思考的问题。而答案往往蕴藏在实践之中。
2021年,是阿里云“出海”的第七年。从在新加坡设立国际总部至今,阿里云在海外的足迹已经遍及亚太、欧洲、北美、中东等多个市场,覆盖全球24个地理区域。在多个全球权威机构的报告中,阿里云均排名全球第三、亚太第一。
多年经营,使阿里云的出海策略越来越聚焦,有的放矢。如果将阿里云的海外发展策略总结为两个要点,应该是“深耕亚太市场”和“本土化”。以亚太市场为重点区域,通过团队和经验的本土化加强竞争力,是这家具有7年出海经验企业给出的答案。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策略?阿里云又如何洞察亚太市场、布局海外战略?疫情对阿里云的海外发展意味着什么?《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对阿里云智能国际事业部总经理袁千进行了专访,探讨后疫情时代下,阿里云对于亚太市场的独特见解与经验、对于亚洲数字化生态的布局与构建以及自身海外市场战略的布局和展望。
阿里云智能国际事业部总经理 袁千
深耕亚太市场
HBR中文版:阿里云目前在海外的发展情况如何?
袁千:阿里云从2014年出海,过去几年,我们在海外市场有24个地域75个可用区,覆盖非常广。最近几年,我们在海外市场的业绩增长也非常好,规模在三年增长了10倍,在Gartner报告中可看到,阿里云IaaS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三,并在亚太市场排名第一。
毫无疑问,亚太市场是我们海外的重要策略,我们会持续加大亚太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市场的投入。不久前,我们宣布新增印尼和菲律宾两个数据中心,印尼的第三个数据中心已在5月底开服,现在,我们在印尼有三个数据中心,可以满足更多客户的云服务需求。菲律宾的第一座数据中心将在今年底开服,我们也是第一家在菲律宾设立本土数据中心的国际云厂商。
一直以来,阿里云不仅是亚太市场份额最大的云服务商,也是基础设施规模最大的服务商。
HBR中文版:在海外的发展策略上,为什么会选择亚太市场进行重点布局?
袁千:亚太市场是全球数字经济最活跃的市场。比如,在Gartner的报告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印尼、菲律宾、泰国等多个亚洲市场的云计算市场增速均在60%左右,远超欧美市场约30%-40%增速。
我们发现,亚太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年轻人占比和互联网的活跃度都非常高。东南亚有很多年轻人,他们更开放,愿意拥抱互联网、拥抱新技术。我们也非常愿意,在这样一个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在疫情之下,支持亚洲的这些伙伴和客户度过难关。
HBR中文版:你们是否会认为,亚太市场环境和中国市场比较接近?
袁千:对的,我们观察到,东南亚一带市场乃至整个亚太市场,与中国市场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往来。包括中国在内,在整个亚太市场,除了IT基础设施的云化,企业会更关注解决业务问题和数字化转型。
在中国市场上,我们提出了云钉一体。随着钉钉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兴起,有越来越多企业自己的开发人员可以在钉钉上开发应用,他们比软件开发商更熟悉自己的业务,他们自己开发应用,可以极大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