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库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档案库
全部 1602 公司新闻 0 最新签约 10 行业动态 442 档案库 1135

小区一天停车费要200多,物业理直气壮:如果违法可以走法律程序

时间:2019-10-17   访问量:1197

我是十九妹,心怀感恩看社会,轻点关注,和我一起聆听世间百态。

在小区里买了房子,小区就是自己家,那可以把车子开回自己家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问题,于情于理似乎都应该给出肯定答案。事实上,小区停车管理还要面临很多实际问题,比如乱停乱放会影响居住环境。而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通用方式就是收费,买了房子,还要给车子买(或租)一个车位,亦或是计时收费。在这样的前提下,私家车“有家难回”的现象也不是没有可能出现。

坐标河南省焦作市锦绣公馆小区,这里有不少业主最近正在为停车的事情发愁。在记者实地探访的过程中,就有一辆私家车被堵在岗亭门前不让进。业主提出质疑:“我在这个小区买的房子,凭什么不让进?”保安给出的答复是,临时车辆,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进入。奇怪的是,车主的亲属却在反复劝他:“你不要进了,受不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据业主反映,以前临时车进入车场也需要交费,但标准是前两个小时免费,超出之后一天10块钱。然而最近物业更改了收费标准,依然是前两个小时免费,但加了一个前提条件,需有特殊情况。不仅如此,还将之前的一天收费10元改为“每超一小时收停车费10元”。如此算来,如果一辆车在该小区停上一个整天(24小时),那就得交220元的停车费。停一天就要两百多,不得不说,这标准估计很多业主承受不起。

“已经停不起了,有家也回不了。”

“天价了,你说是不是?人家停个车,一年下来干脆把这车送给你(物业)不算拉倒了吗?”

“那天我出门的时候要收将近400块钱,我没有支付给他,因为我觉得这个不合理。”

“这不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这纯属是扯淡。”

面对如此高昂的天价停车费,很多业主都表示这样的收费标准不合理,纯属无稽之谈。他们也曾找物业沟通过此事,明确表明小区里停一天几百块钱,这标准在全国都能排上第一了。物业给出的回复是:这是公司的规定,至于合理不合理,这东西没办法跟你们(业主)说。

提出反对意见的都是没有购买永久车位的业主,因为收费标准只是针对临时车的,然而已经购买了车位的业主也是满腹牢骚。有车主表示,物业给所有还没有出售的车位都安装了地锁,已经卖出去的反而不打桩。临时车进来后没有地方停,只能占用别人空闲的私家车位。而且门岗处也不做任何登记,业主回来后想打电话通知挪车,却往往找不到联系方式。

这样的管理方式,让有车位和没车位的业主都有意见,那物业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记者找到了该小区物业的负责人,于是发生了下面这段有趣的对话。

记者:“您这每小时10块钱停车费的标准是根据什么定的?”

物业:“自己定的,收钱不是目的,其实不想收大家一分钱。”

记者:“那您的目的是什么?”

物业:“不愿意叫没有车位的人,在地下长期停车。”

记者:“咱管理不是为了去收费,而是为了更合理地管理。”

物业:“如果我定的这个违法了,你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处理。”

看得出来,物业对于此事的回应相当霸气,而且显得十分理直气壮,那这样的做法到底有没有违法呢?我们不妨试着来剖析一下。小区停车位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业主花钱购买的私人车位,还有一种是临时车位。

临时车位一般占用的是小区的公共区域,通常也会有偿停车,收费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大量外来车长期在小区停放,维护小区内的交通环境。公共区域归全体业主所有,物业想要将公共区域规划成收费停车位,原则上需要半数以上的业主同意。不仅如此,由于这是占用全体业主的用地来收费,收上来的停车费也应该花在全体业主身上。物业可以从中收取合理的管理费,但不能成为物业的一项盈利渠道。临时车位的收费标准,也应当符合市场平均价格,同时符合业主的承受能力。

私人车位就简单了,自己花钱买的,所有权属于个人,至于开发商卖多少钱,那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跟其他业主产生不了纠纷。有网友表示,这事儿物业做得没错。很明显,这个小区的地下车库并非公用车位,而是属于售卖性质的。下面本来就没有临时车的位置,嫌贵可以不进去,如果确实有停车需求,自己买个车位不就行了吗?

在十九妹看来,物业此番做法有些偏颇。如果仅仅是为了阻止没购买停车位的车子进入车库,完全有别的办法。比如弄个门禁系统,想停车就购买车位,没买车位的干脆不要放行。而物业现在的做法是,一方面不想让外来车辆进入,一方面又在收着高昂的停车费放行。这不免有些矛盾,而且有涉嫌牟取暴利的嫌疑。建议业主们可以向当地物价和市场行政部门反馈,如果物业的收费标准确实违法,应当追究责任。

上一篇:治理“小区病”从“红色物业”建设入手

下一篇:小区交房要装修,物业指定装修公司,否则交5千保证金5年后退还!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咨询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